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两会现场的“漳州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福海创行政办公室副主任郭晶晶:

  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力争实现千亿目标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郭晶晶第四次参加全国“两会”。怀着与往年同样的激动心情,郭晶晶走进人民大会堂时,迈出的每一步却显得更加自信沉稳:“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用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行使好神圣职责,不负使命和重托。”

  长期从事石化工作,郭晶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推动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石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条长、产品覆盖面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我们漳州‘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从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入手。”郭晶晶建议,继续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通过合资合作、技改创新,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同时,着重补链、串链、强链、延链,着力打造出高质量供给的石化产业链,尤其是要在古雷石化基地构建“园区化、一体化、规模世界级、技术高端化、工厂智慧型”的石化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千亿石化”目标。

  针对目前石化产业存在的“产能过剩与高质量发展”等矛盾,郭晶晶建议,可在项目选择、产品方案、工艺技术上有所侧重,更加突出高端化和差异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培育提供政策待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也引发了我对乡村学校老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兰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多年来带教研团队深入各个偏远乡村小学调研、送培送教,她深刻体会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而其关键就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让乡村孩子有人教,愿意教,教得好?兰臻建议,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乡村教师“跟岗轮训”“高级研修”,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教育的领头羊、领头雁,并建立长期有效帮扶机制,推动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同时,加强对乡村学校信息化的扶持力度,通过搭建一站式的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将线下难以输出的优秀师资、优秀课程、教研成果、实践操作、科技信息等优质资源分享给乡村学校,让乡村师生都能听好课、拓视野,为乡村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助力。

  在兰臻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以及优化问题,不仅需要改革教师编制,还应针对乡村教师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教师待遇长效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对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扶持力度,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确保乡村教师“留得住”。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

  优化环境强化保障助力新兴职业青年创业

  公众号运营、抖音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脱口秀……近年来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之相适应的新兴职业也成为青年人创业就业的热门选择。如何降低此类青年的创业就业门槛,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陆銮眉带来了针对性建议。

  她认为,在国家层面上可以对相关新兴职业所属行业进行政策扶持,及时回应创业青年关于场地、资金、渠道等各类迫切需求,让返乡创业青年能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舞台大展拳脚、回报家乡。同时,建议将新兴职业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探索完善返乡创业人员社会兜底保障机制,从而降低创业风险,为新兴职业行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更完善的法制保障。

  当前,新业态领域的竞争实际上是新型人才的竞争,如何培育出符合新时代新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对于推动新兴职业和行业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陆銮眉建议,可以在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等开设相应专项课程,组织专业机构通过培训面授、远程互动等方式开展创业培训,并鼓励有相应从业经验的创业人员、专职工作者组建起各类师资队伍,在一定激励机制下以传帮带等形式帮助更多青年在新兴职业领域创业就业。

  此外,陆銮眉建议加强对新兴职业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及时追踪、关注并服务新兴职业青年,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诉求表达渠道,多管齐下推动健康创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东山县澳角村党总支书记林华忠:

  整合优化农村协管员队伍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村里的事儿靠村民自己主动参与管理和治理,村子才能越来越好。咱每个人都能成为村子的‘千里眼’‘顺风耳’和‘定心丸’。”林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整合优化农村协管员队伍,不仅能够扩大农村治理覆盖面,切实解决原来“管不到、管不好、管不了”的基层矛盾和社会问题,还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和共享。

  林华忠建议,按照“精简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农村协管员队伍进行优化,由所有队员共同承担起村(居)协管岗位的所有工作职责,并强化“综合效能+专业履职”,从而打破传统的“单人单线”协管模式,在“绝对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对分工”,人人一岗多责、一岗多能,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和最大化利用,避免部分镇、村一级的管理网格越来越“厚”、协管员越来越多、管理成效却不明显等弊端。

  同时,林华忠建议,应进一步健全完善聘任、培训、考核、激励等管理机制,着重强化协管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着力提升其发现问题、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台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协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互助服务”的农村协管员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出村镇管理的“前哨”作用,在百姓中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帮”,成为政府和群众间最贴心的纽带和桥梁,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蔡柳楠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