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张烽家庭:1天1元,公益小目标传承40年

  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是第一家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公募基金会。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在省委省政府关心重视下,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精心指导和省妇联直接领导下,历届理事会、监事会和无数爱心捐助人(团体)爱心奉献,为基金会发展汇聚了磅礴力量。基金会不断推出公益品牌项目,从“春蕾计划”品牌拓展到“两癌”贫困母亲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困境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等公益项目,哪里有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哪里就有基金会的及时身影。

  今年是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成立40周年,“闽姐姐”微信公众号推出“40年·感恩有您”专栏,全方位展示福建省妇女儿童慈善公益事业和感动八闽的爱心故事,本期讲述的是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参与发起人之一的张烽大姐的爱心家庭。

  基金会第一笔厚重的捐款

  2010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大家敬重和期盼的张烽大姐没有如约而来。那天,来到办公室的是张烽女儿皮卫华,她谨遵母亲遗嘱,代表母亲和一家人郑重地向基金会捐了600元,并告知基金会,今后将由儿孙们继续保持这个20多年的家规,每年的“新年第一事”就是到基金会办公室亲送“新年第一捐”。

  1981年,根据全国妇联的要求,尹峰、张烽、丁世容等人经多次商议,在省妇联领导下筹备成立福建省儿童基金会(2011年更名为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这是福建省第一家在民政厅登记成立的公募基金会,旨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辍学女童回到校园。

  张烽是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的夫人,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为了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广泛发动汇聚全社会的爱心,她毅然决定将丈夫和大儿子的抚恤金1650元,以及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凑成了2000元,捐入儿童发展基金。这是当年基金会收到钱数最多的一笔大额个人捐助。

  回到家里,张烽告诉了子女们这件事,并宣布自己为将来的慈善事业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以后每一天,自己要捐出一元钱给基金会。

  随着改革开放,张烽的工资涨了,她默默地把捐款从每年365元增加到500元、600元……

  从1981年起,老人不论岗位变动与否,不论退休与否,每年春节后,她总是由女儿陪着步行到基金会捐款。

  2009年,张烽大姐去世后,皮家孩子们商量后都同意继续完成妈妈的心愿,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出一份力量,由小女儿皮卫华接过这个爱心传递的心愿棒。

  伉俪同心,关爱贫弱

  皮定均将军是安徽省金寨县人,他英勇善战,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曾说过,要好好帮助死去战友的亲人,要帮助家乡发展。他们家庭也因此传承关爱扶助贫弱之心,长期帮助烈士后代,为家乡贫困孩子捐资捐物。

  经历过战争的张烽大姐身体不好,但是她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节俭,直到老年都亲力亲为做善事。她始终记挂着困难学生,每年向基金会捐款,践行着“一天一元钱”的承诺。

  2005年,张烽生病住院,为她主治的医生夏向南主任看她多次交待家里人说捐款的事,便也受她影响跟着她一起捐款,从500元到600元再到1000元,连年不辍,直到2019年离开福建。

  爱心家庭的不息传承

  皮定均将军和张烽大姐逝世后,亲属们秉承遗志,坚持捐资教育事业。2010年,皮效农、皮国勇、皮卫平、皮卫华兄妹共同捐资兴建了学校,2014年,又捐资200万元兴建学校综合楼。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环境优美的学校坐落在大别山中,家乡的许多烈士后代从这所学校走向全国各地。

  如今,专注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新年第一捐”的家风家训已到皮家第三代。皮卫华的儿子黄巍在学校工作,每逢学校有捐款活动他都会全家总动员集体捐款,这已成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习惯。

张烽小女儿皮卫华
张烽小女儿皮卫华

  跟着母亲陪伴着基金会一路成长,如今已双鬓花白的皮卫华说话做事也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基金会的钱严格执行有来路有去路,每一笔都能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人身上”,她常常把基金会的地址电话告诉朋友。她说,很高兴有许多爱心企业家将数万元到十万元百万元不等的捐款献出来,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这个大爱的队伍。同时也对能响应当初母亲“一天一元钱”倡议的普通人点个赞,“爱心不分大小,不管捐多捐少,都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