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3天成为主流主播?福州鼓楼法院提醒:小心电商培训套路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9日电(陈可) 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模式迅速崛起,让许多拥有电商梦又想赚大钱的人看到了“财富密码”。同时,也让不少培训机构看到“商机”。近日,福州市鼓楼法院调解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

  “入局短视频电商平台、手把手细节教学”“批量复制开店、店群利润增量”“快速上手、实操变现”,看到这些广告,年仅二十几岁的谢某十分心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某公司开发的《商品卡训练课程》,可根据要求开通店铺后,却无人帮忙引流。几番询问,“老师们”均以“平台打压”“玩法更新”“流量下降”等说辞予以搪塞,最后“消失”了。愤怒之下,谢某将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全部培训费用。

  诉讼过程中,某公司认为谢某可以继续享受训练课程,但谢某表示公司提供的课程质量与收取的高昂费用并不匹配,不想继续上课,强烈要求退款。最终,在法官主持调解下,某公司退还了部分费用。

  “有信息差就有商机”。商品卡可在货架场景下展现商品信息的卡片,无需开播、发短视频,即可获得商城和搜索推荐展示。用户通过点击商品卡进入商品详情页,直接成交或加入购物车后成交的订单,计算为商品卡订单,即可享受免佣政策。

  近年来,“无货源电商”“跨境电商”“商品卡玩法”等新马甲的花式电商培训热度不减,殊不知,部分新式培训只是“老师们”用来割韭菜的“套路”。那么,消费者在选购培训课程时如何精准“避坑”?消费者在购买培训课程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的工商登记信息,或向市场监督管理机关了解机构培训资质,在充分了解培训机构资质情况、商业信誉、经营情况和行业口碑后,理性报名。签订线上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双方签订的服务合同,尤其是对违约条款更要进行细致审核,对霸王条款坚决说“不”,并通过正规电子合同签署平台进行签订。在支付培训费用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向培训机构转账缴费,并注意留存相关付款凭证和聊天记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