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龙岭集结后,他们参与了解放泉州城

  紫帽山东南麓,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秀丽村庄——龙岭。

  一到夏天,前来此处避暑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山村留存下的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令人惊叹。

  “龙岭是鲤城区唯一一个山区社区兼革命基点村。龙岭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泉州市鲤城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吴英明说。

  泉州“井冈山”的红色印记

  龙岭社区地处鲤城、晋江、南安交接处,现隶属鲤城区金龙街道,辖区约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270户。

  龙岭是个始建于唐朝的闽南传统村落,此地为古代驿道的关口、要冲,素有泉州“井冈山”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山村留下了革命先辈们的红色足迹。

  在爱国路旁,有一栋红砖燕尾脊的古厝,这就是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傅示祖厝。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龙岭村建立地下交通站,村民傅示家暨陈氏四房祖厝,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隐蔽处。

  1947年4月开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先后指派颜嘉祥、谢光握、郑秀治、黄奕明到紫帽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5月,中共晋南同县工委紫帽山区工委在苏夫人姑庙成立,领导龙岭及上村群众开展武装火烧外洲桥、配合内坑地区游击队攻打国民党粮仓、镇压特务破坏等活动。

前来红色记忆纪念馆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前来红色记忆纪念馆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前来红色记忆纪念馆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前来红色记忆纪念馆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1949年8月31日,在龙岭集结的革命武装下山先解放了浮桥街。村里武装青年随同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与解放军胜利会师,解放泉州城。

  美丽龙岭的焕然新生

  从泉州市区出发,只需半个小时就到达龙岭社区。从山脚下蜿蜒而上,新修的道路通畅无阻,伴随着扑面而来的盎然绿意,空气也变得清朗起来。

  “曾经的革命基点村、贫困村,如今已变为焕然新生的美丽龙岭。”龙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家桂介绍说,近年来,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龙岭社区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旧貌换新颜。往昔留下的革命印记,成为今日的红色旅游资源,构筑起龙岭强劲的发展动力。位于社区中央的中共紫帽区工委旧址,是一栋有南洋风格的二层小楼,这里将和傅示祖厝隐蔽点、闽中游击队瞭望哨等革命旧址,以及后建的红色记忆纪念馆、泉州革命斗争史馆等串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龙岭的红色旅游品牌。

  今年3月,龙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展馆坚持历史、客观、真实原则,重现鲤城儿女团结奋斗干革命的光辉历程。”吴英明说,展馆逐渐成为红色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对当代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领的示范基地,成为一枚彰显人文精神风格、独特亮丽的红色名片。

  行走在龙岭社区,感受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惬意。近年来,龙岭社区按照乡村旅游示范标准,筹资1000多万元实施以居容绿化、道路硬化、污水净化、景观美化为主的“四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出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龙岭。此外,还成立泉州龙岭休闲旅游开发公司,带动居民开办农家乐,促进居民增收致富。积极开展民宿、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等业态招商,努力提升社区“造血功能”。

  “我们力争将龙岭建设成以‘红色旅游、红色体验、红色教育’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王家桂说。

  记者感悟

  信仰的力量

  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来到龙岭社区,聆听革命故事,再次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龙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面对“围剿”,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不得不在龙岭进行隐蔽斗争。革命先烈们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斗争,依靠着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保存着革命的火种,积蓄着革命的力量。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坚持斗争,是信仰的力量。

  在红色记忆纪念馆里,有一面泉州革命烈士墙。墙上一张张20多岁的稚嫩面孔,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为了革命,可以牺牲一切;为了胜利,可以不惜所有。是什么造就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是信仰的力量。

  回望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感动和震撼之余,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坚定信仰。这,也是先辈们的心愿。(记者 王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