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卷首 | 挽尊

  愿所有的人都先去学习怎么做父母,怎样尊重生命之后,再来生育。在生命面前,所谓的挽尊,就是个零。

  有个网络词汇叫“挽尊”,其实就是找回面子。面子明明已经掉了一地,强行捞回来,往往是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的一种“条件反射”。

  现实世界中,挽尊的事真不少。

▲海峡姐妹杂志2021年4月
▲海峡姐妹杂志2021年4月

  4月4日,江西九江,22岁女孩与父亲、哥哥一同开车返乡。当车开上过江渡轮后,女孩与父亲在车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据说,愤怒之中,父亲对着女孩吼叫: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这句话,在火药味浓烈的氛围中,犹如火种,彻底点燃了女孩的情绪。她打开车门冲了出去,不顾一切地跳进了冰冷的河中。

  父亲被这一幕惊呆了,随即跳下船奋力营救自己的女儿。

  这两个冲动的人很幸运,被众人救了下来。父女俩似乎在用同样的方式挽尊——在父亲看来,你怎么能挑战长辈的尊严?而女儿的感受是,我怎么能是尊严尽失的羔羊?

  最令人沮丧的亲子关系是相爱相杀。急于证明自己独立的女儿恰恰太在意父亲的看法,而责骂女儿的父亲也并非言语般无情。所以逆反试错还是早一点比较好,因为在不严重的时候更容易转化、化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晚了。

  一位身为工笔画家的母亲是典型的两面人——在外人面前,她极力营造享受女儿在美国常春藤名校读博士的形象;两人交流时,则永远以刻薄嫌弃的言语作为“激励”女儿的方法。也许是这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从小到大每天都在发生,长大了的女儿已感到极度厌倦。

  她问从国内追到学校的无法逃避的母亲:“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不知此时的母亲是否感知到女儿的崩溃,仍然习惯性地居高反问:“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绝望的女儿不再寄望母亲的反省,转身跳下阳台,用行动给出答案:母亲你错得无可救药了。

  该退场时不退场,强行挽尊,其代价就是遏制了孩子的成长,甚至是生命。

  最好的爱和尊严不过是适时陪伴,当好人梯,及时撤退,让孩子成就自己。否则,那都是蹩脚的爱,甚至根本称不上是爱。

  更不要说那些家暴自己孩子的人。暴打亲人和暴打陌生人,哪怕伤情相同,请问哪个更恶劣?打击孩子的身体和打击孩子的心灵,又请问哪个更不恶劣?

  不能因为是家务事,就对本应无差别对待的伤害不予严惩,相反,对亲人下手比对陌生人下手更应受到谴责。因为家暴除了打了体力和心理上的弱小者,还打了伦理公平,还打了在共同生活中对他有情义有付出的人,属恩将仇报。这样的人不应逃脱情感和法律的双重惩罚,绝不能放任其逃到法外之地。

  愿所有的人都先去学习怎么做父母,怎样尊重生命之后,再来生育。在生命面前,所谓的挽尊,就是个零。(文 | 许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