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海峡姐妹志愿者唱响300年前流行乐,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增色添彩

  “雕栏独倚,凝眸望天涯,今日风光无限好……”盛夏七月,艳阳初照,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金汤社区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阵阵古朴悠长的乐音,在街巷里回荡,丝竹婉约,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聆听。

  7月16日,恰逢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隆重开幕,海峡姐妹杂志社携一支能文能武的志愿者队伍来到金汤社区,举办“学党史办实事 迎世遗入金汤社区”志愿活动,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一群平均年龄66岁以上,操琴弄弦,口吐雅乐的“女子十番乐团”的婆婆公公们,为社区居民们带来三百年前福州的“流行乐”——十番乐,让往来居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乐的独特风采和文化魅力。

白墙黑瓦、古树青砖,平均66 的“世遗”姐姐们身怀绝技奏响300年前“流行乐”。
白墙黑瓦、古树青砖,平均66 的“世遗”姐姐们身怀绝技奏响300年前“流行乐”。
海峡姐妹杂志社党支部书记许松青、金汤社区党委书记叶世妹和志愿者们共同为《海峡姐妹》读者之家·志愿者驿站揭牌。
海峡姐妹杂志社党支部书记许松青、金汤社区党委书记叶世妹和志愿者们共同为《海峡姐妹》读者之家·志愿者驿站揭牌。
按需服务,海峡姐妹志愿者们带来三伏灸、眼科牙科义诊和义剪等项目。
按需服务,海峡姐妹志愿者们带来三伏灸、眼科牙科义诊和义剪等项目。

  据省级非遗茶亭十番音乐传承人黄浈魁介绍,十番音乐文化发源于福州茶亭,又称“十番伬”“什欢”“叶欢”,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朝乾隆年间。

  清乾隆初年,福州举人郑洛英有诗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十番乐以传唱民间传说和社会故事为主,在民间传统节日、婚丧寿喜、宗教仪式等活动时进行表演,轻松活泼、节奏感强,在民间极受欢迎。2006年十番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汤社区党委书记叶世妹兴奋地说,今天是第44届世遗大会的第一天,也是海峡姐妹杂志社“海峡姐妹读者之家·志愿者驿站”入驻金汤社区的日子,海峡姐妹杂志发挥擅长策划宣传和资源整合的优势,精心策划并带来了一批志愿者前来,不仅把“世遗”美好的技艺从舞台带到社区街头,和群众零距离融成一片,还带来了群众在这个时令所需所盼的服务项目,欢迎海峡姐妹走进我们的近邻楼宇,共同提高党建和文明水平。

  恰逢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隆重开幕,海峡姐妹带领这支以女性为主的特殊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用心用情挑选曲目,将十番音乐与百年党史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老百姓们在音乐中感受红色传承、体会信仰力量,此次特别排练推出的《渔歌颂党恩》《莲花颂》等作品备受群众欢迎。

  在古色古香的金汤社区议事厅前,海峡姐妹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专业生活品质提升服务作为“我为妇女群众办实事”项目,一直受到群众青睐:在艾灸体验区,志愿者们针对现场不同体质人群实施一对一的施灸,为居民们讲解艾灸原理及功效、三伏天施灸注意事项等,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