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高级谱牒师陈若航:每年耗损80支毛笔 手写族谱字字工整


  【解说】眼前一本本族谱,字迹工整,色泽稳固;轻轻翻动,墨香四溢,它们都出自谱牒师陈若航之手。今年53岁的陈若航出生在一个修谱世家,其祖辈最早从事修谱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陈家的欧体手写族谱技艺传到他这,已是第六代。2014年底,陈若航获评为“中国高级谱牒师”。日前,记者在福州闽侯约访了谱牒师陈若航。

  【解说】陈若航的工作室位于闽侯县城关,装修典雅,宁静舒适。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案台前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在陈若航的记忆里,他的爷爷就是修谱好手,在闽侯当地小有名气。8岁那年,陈若航就跟着爷爷苦练欧体字,18岁起就参与一同编写、修撰族谱。

  【同期】高级谱牒师 陈若航

  族谱是民间历史传统文化都用手写,原来之前都用手写,在小学的时候我爷爷经常你去写字,然后星期六星期天就他熏陶之下,慢慢写到十几岁,那就开始帮他写这个族谱,所以说他一写就是几十年。当时我爷爷也交代这个是非常认真的事情,作为我们的传承人,走出去帮人家做事情,要兢兢业业,不能含糊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样。

  【解说】一部族谱就是一段时代的变迁史和一个社会的缩影,记载着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在陈若航看来,修撰族谱并非是件轻松的活儿。修撰族谱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族人的资料,客人拿来自传初稿,稿子里的人名、地名、历史渊源等都得核实,以此确保族谱信息的准确性。一个家族的成员,少则几百,多则数万,族谱的字数从数万字到100多万字不等。一处不流畅的笔画或一个错字,都意味着整页的族谱要重写。长久以来,陈若航潜心练字,严控错字率。

  【同期】高级谱牒师 陈若航

  一本族谱我偶尔写下来一两百万个字,不会说都不会错,错是会错的,但是几率要很少,所以说每写一个字都要静静地,每写一页都要静静地把它写完成,写到最后一个字错,你这整页还要把它换掉,又要重新再来再写。错误率一两万个字一两个字这样吧。这个窍门应该没有,主要还是静,以静为主,默写为主。

  【解说】记者注意到,族谱中使用的几乎都是繁体字。对于繁体字,陈若航熟记于心。他告诉记者,如今,在族谱修撰过程中,保持着每万字仅错1到2个字的错字率。而每年近80支毛笔的耗损也见证着书写功底的不断进步。

  【解说】虽然,有不少的族谱已经采用电子排版和铅字印刷,但是陈若航仍旧坚持手写,让纸留墨香。在他看来,亲手写下的一个个字,是对族谱古朴典雅、肃穆端庄、源远流长特性的最佳诠释。

  【同期】高级谱牒师 陈若航

  现在排版的也有,电脑版的也有,我做的主要还是从事手写,用那个宣纸写的,手写在祠堂里面的价值也比较高,现在懂的人也蛮多,因为那个它能够保存好几代人,打开族谱,族谱里面都是规规矩矩的楷书,写出来工工整整规规矩矩的,人家一看就懂。

  【解说】到目前为止,陈若航已独自手写修撰了百余部族谱,还有不少的人慕名找到了他,虽然业务应接不暇,但陈若航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于他来说,族谱不仅记录一个个家族的血脉故事,还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

  【同期】高级谱牒师 陈若航

  现在回来寻根问祖的人比较多,对这个可能族谱文化对外的交流,对海外的交流这块比较昌盛这样的,很多人回来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这样,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基本上会对这个族谱的认识应该说会更提高。家风家训都是族谱里面出来的,所以说这个族谱的神圣就是这么一点非常关键。

  【解说】采访中,陈若航数次提到了技艺的传承。如今,他的儿子加入到了编写、修撰族谱的行列,他也在家乡闽侯县大湖乡筹建民间族谱馆。此外,陈若航也正致力于推动这项技艺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接触并了解族谱文化。

  【同期】高级谱牒师 陈若航

  进到我们校园或者说我们自己开个班,收一些感兴趣的人,做一些族谱的宣传这样吧,讲解一下族谱的内容内涵,那肯定对后代人,他会一定去研究家风家训和我们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吧。

  记者 吴晟炜 福建福州报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