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泉州歌诀”的传承与创新


  【解说】“泉州歌诀”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表现形式,其中包含闽南童谣及各种民俗谚语,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华人聚居地,被誉为闽南文化的“活化石”。许多闽南人接触闽南方言,就是从襁褓中听长辈哼唱歌谣开始的,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泉州歌诀,承载的是无数泉州人的童年记忆。

  【解说】如今,这些一度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童谣,又进入了孩子们的课堂中,重新传唱。“泉州歌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柳青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深刻感受到泉州歌诀是帮助儿童学习家乡母语闽南话,认识社会生活和闽南风情民俗的重要载体。

  【同期】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 代表性传承人 杨柳青

  (闽南语)舅舅没吃完,杀鸡请客鸟,客鸟全吃完,要再添,搧嘴边,要再盛,搧脸颊。这样易唱易诵的内容,就是为了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文明礼仪的引导。像一些动物类的,那么这一些孩子们在表演过程当中,他通过对动物的观察、理解还有记忆,将自己的兴趣编入歌诀当中,边表演,那他们就能学习到歌诀里面、体会到歌诀里面所要传递的这样一个氛围,还有它的内容精髓。

  【解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杨柳青从小便喜欢听家里老辈人讲闽南俗谚、唱“泉州歌诀”,这些朗朗上口、诙谐有趣的歌诀在她的心中扎下了根。后来,杨柳青拜“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傅孙义与闽南方言研究专家王建设为师,积累了丰富的“泉州歌诀”和方言文化知识,并决心要用毕生的精力做好“泉州歌诀”这一民间文学瑰宝的传承。

  【同期】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 代表性传承人 杨柳青

  学习歌诀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去吸纳新的内容和知识,它是需要海纳百川,需要积累的。因为不只是停留在诵读,我们还要去深刻地挖掘歌诀它本身蕴含的一些社会规律、民俗氛围,以及更重要的是它的方言的讲究。

  【解说】讲好闽南话是学好“泉州歌诀”的基本功。因此,杨柳青对闽南话教学格外上心,她会一一纠正学生念歌诀时的闽南语错误,让学生用泉州最地道的“府城音”将歌诀诵读出来。

  【同期】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 代表性传承人 杨柳青

  现在学校里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即便会说(闽南语),在发音吐字和表达上也有些不标准。那么如何来拯救泉州方言的传承和流传?我们就必须在学校里边定时定期跟孩子,甚至跟家长用闽南语来沟通。

  【解说】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如今杨柳青成为“泉州歌诀”的新一代传承人。对于“泉州歌诀”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同期】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 代表性传承人 杨柳青

  比如说在一些歌诀传承的社团、传习所,我们可以组织这些老师们,或者喜欢泉州歌诀的社会人士,一起来创编歌诀情景剧。我们结合它的方言发音来谱曲,那么这样将音、律和语言三者相结合,还可以加上我们的表演。那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解说】杨柳青表示,“泉州歌诀”不仅要传给孩子们,也要传给成年人。因为这些能唤起儿时记忆的歌诀,也能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闽南文化。

  【同期】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 代表性传承人 杨柳青

  以前的生活比较单调,特别是孩童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电子产品。现在的孩子对于这种远古的,我们最古老的这种文化瑰宝,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传承给孩子,传承给我们的新泉州人以及我们的本泉州人,让他们来了解我们的泉州文化和这些文学瑰宝。

  柯宁 福建泉州报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