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科技开放日:福建省农科院新成果、新产品演绎“食”全“食”美

  22日,由福建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共同主办,省农科院、省外专局、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的2021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在省农科院启动。作为福建省科技活动周的重头戏,由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现代农业分院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科技开放日“科技兴农‘食’全‘食’美”科技开放日暨成果推介会受到社会各界热烈参与,现场一系列精彩的参观、展示、讲解交流问答以及品鉴活动,为公众送上了农业科普的大餐。

  推介会现场展出省农科院16个研究所共200多种新成果、新产品。展出“南国红”葡萄酒、“祥云银朵”银耳饮料、果蔬脆片等农产品加工研发产品80多个,闽薯1号、闽彩薯4号、西葫芦402号等20多个作物新品种,贵妃枇杷、“胭脂白”杨梅、“奥尼尔”蓝莓等10多个果树新品种。

薯类作物新品种展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薯类作物新品种展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启动仪式现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启动仪式现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近百种农产品吸引大家争相品尝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近百种农产品吸引大家争相品尝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现场展示各类新技术农产品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现场展示各类新技术农产品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茶叶研究所展示瑞香、九龙袍茶树新品种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茶叶研究所展示瑞香、九龙袍茶树新品种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展示了食品发酵、食用菌加工果蔬加工营养健康休闲食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的成果以及近年的新成果新专利、新技术,现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参观高峰。银耳植物饮料纯正提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可以存放18个月;杏菇饼干、黄秋葵饼干、食用菌脆片、红曲黄酒、海带片、海带结、海带糕、芝麻海带酥、生姜饮品、豆清发酵饮品、燕麦奶、淮山粉等近百种光鲜亮丽、有滋有味的农产品让现场品尝的观众大饱口福,流连忘返。这一项项令人称奇的农产品蕴含的是农业科技人员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是农业科技人员把专利创新点和产品技术问题无缝连接的最好展现。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李维新介绍,研究所建有“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分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福建省农产品(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食品生物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产品发酵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发酵技术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等成果转化平台。研究所累计承担科研项目76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等各类奖项29项;完成41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181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育成省审(认)定作物新品种3项。

  “瑞香制成的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制优率高,香气高雅、持久;九龙袍制做的乌龙茶、红茶,具有兰花香显、幽长,滋味醇爽、滑口,耐冲泡。”现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推广展示高香优质茶树新品种瑞香与九龙袍选育制成的茶也是令人大开眼界。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介绍,根据国内外消费者对乌龙茶独特香气、滋味的青睐和市场对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的急迫需求,他们开展了高香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瑞香茶树新品种制成的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多次获国际名茶金奖、国饮杯特等奖、中茶杯一等奖、省名茶奖等,适宜闽、粤、桂、湘及相似茶区应用。瑞香、九龙袍新品种在国内应用4万多亩,亩新增产值800-3000元/年,累计新增效益6.55亿元,在调整优化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中发挥了显著的优质增效提升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薯类作物研究室根据福州地区地瓜酿酒的传统工艺,利用选育出的甘薯新品种研发出具有浓郁传统风味的地瓜酒,同样赢得了无数观众赞不绝口。据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薯类作物研究室 “十二五”以来,研发新技术16项,获省部级奖4项,选育甘薯、马铃薯新品种18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食用型、淀粉型甘薯和菜用马铃薯选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代表性品种有:福菜薯18号、福薯604、福薯404、闽薯1号、闽薯4号、闽彩薯4号等。

  据悉,截至目前,福建省农科院取得国家、部省级科技奖励成果511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以上重大成果169项,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良品种和先进的配套种养技术。全省水稻新品种的50%,茶叶、双孢蘑菇、绣球菌、枇杷新品种的90%由该院选育。选育的白羽半番鸭良种占华东地区养殖量的30%以上。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累计在省内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150多亿公斤。

  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黄勤楼表示,科技宣传日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创新型农科院所的重要科技活动;是该院农业科研工作创新的科普工作形式,是展示该院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科技+生活”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2020年,该院举办了15场科技开放日,取得了较好的科普和宣传效果。(记者 张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