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三明电力赋能“网”住绿水青山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8日电 (吴学生 唐伟)4月8日,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国有林场,绿树成荫、野花盛开、鸟鸣阵阵……一片片森林给山岭穿上了厚厚的绿装,举目望去,“绿涛”起伏,无边无际。

  然而,在高耸参天的树木中间,一条架空的电力线路走廊横穿林场。油茶树、脐橙、杨梅……这条走廊里种植的各类矮秆经济作物,与旁边粗壮的树木格格不入,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绿色“经济带”。

 图为: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夏坊供电所员工在绿水青山中巡线。唐伟 摄
图为: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夏坊供电所员工在绿水青山中巡线。唐伟 摄

  “这是为供电线路打造的一条电力线路走廊安全带。”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1月,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积极与永安国有林场等林权单位协商,建成了一条10.3公里的电力线路走廊安全带,目前走廊内种植经济作物面积达92亩。

  何为线路走廊安全带?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运检部主任林金树介绍,就是设立电力线路保护区,从边导线向外延伸15米的范围内,进行线路走廊生态林带建设。

  “以前线路走廊内多为桉树、松树等高杆树种,不仅影响高压线路架设,且离容易造成山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公司每年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清砍走廊内的树木。”林金树说,“这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也与绿色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西洋供电所员工向村民讲解电烤笋项目。陈文鑫 摄
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西洋供电所员工向村民讲解电烤笋项目。陈文鑫 摄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三明森林覆盖率达78.7%,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然而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城乡电网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架设输电线路大多需穿越各类林区,“线树”矛盾尤其突出。

  从2017年起,国网三明供电公司采用“1+N”模式开展植物置换建设,全面推进地区电力线路走廊下方植被置换工作,将走廊下方松树、桉树等高秆植物置换成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矮秆经济树种,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截至2020年,全地区已完成植被置换面积达707.1亩。

  “结合当地环境,在电力线路下方引导林农改种低矮的具有高经济价值作物,既减少电网运行风险,又降低了森林火灾风险,同时能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林金树介绍,通过植被置换,这些绿色“经济带”每年可带来每亩2万元的收益。

  如今,“树线”矛盾逐渐没有了,“隐患”消除了,电力线路走廊成为了光明线、致富线、生态线,成为助力三明市深化“林改”的一个生动实践。

  电力赋能绿水青山,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永安竹农陈家德来说,烤笋“以电代柴”,就是给予他的最大的益处。

  “相比传统方法烤笋,用电烤笋省时省力,告别了烟熏火燎,也解放了劳动力。只要将笋往里一放,就可以做别的事情了。”笋干是当地百姓的主要产业之一,陈家德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村民烤笋用的是薪柴,为了烤笋大家从年前要开始砍柴了,一到烤笋季节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干柴堆得跟小山包一样。”

  永安市竹林面积102万亩,年生产笋干近3100吨,若以传统的薪柴烤制,年消耗薪柴达1.53万吨,相当于2000亩林地的森林资源。

  为促进笋干朝着绿色环保行业发展,2014年10月,三明市供电部门推广“以电代燃”笋干生产工艺,对永安西洋、上坪、曹远等乡镇电网进行了增容改造,及时满足笋农的用电需求。

  “‘以电代柴’笋干生产工艺的推广,不仅大大减少了森林砍伐,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280多吨。”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郑贵亮如是介绍。

  如今,这项工艺逐步推广,不仅呵护了绿水青山,小竹笋也成为了百姓增收的绿色“摇钱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