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95后的铁道“飞虎队”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7日电 (金淑华) 1月27日清晨,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九龙江的上游,横跨九龙江江面,有一座名为涵口桥的铁路钢梁桥,为1956年鹰厦线建设时建成,桥的周围青山环绕,渺无人烟。

  “梅水坑站,是否有车?”“暂时无车”。一阵急促的对讲机的声音打破了钢梁桥的宁静。“右侧无来车,左侧无来车,中间无来车,可以上道。”南铁龙岩工务段25岁的青年防护员王松示意工友们可以上线作业。

1月27日清晨,南铁龙岩工务段的一群95后的青年职工在涵口桥进行铁路钢梁桥检修作业。金淑华 摄
1月27日清晨,南铁龙岩工务段的一群95后的青年职工在涵口桥进行铁路钢梁桥检修作业。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和陈小辉系好安全带,分别登上了桥下的检查车两端,对钢梁桥桥体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和陈小辉系好安全带,分别登上了桥下的检查车两端,对钢梁桥桥体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工长王嘉旭指示郑文府、张思成、谢克强三人拿着检查锤和尺子走上桥,开始检查桥面线路。他则带领三名95后青年职工申强强、石美、陈小辉穿戴好安全带,打开桥面检查井的盖子,顺着钢梯往下爬,“第一次下桥的时候我脚都在抖。”来自贵州的苗族青年石美说,钢梁桥高15米左右,有5层楼那么高,墩台只能插葱似的容纳4个人,脚下就是湍急的九龙江,虽有简易防护栏,但往下看,还是会感觉头晕目眩。

  说着,申强强和陈小辉系好安全带,分别登上了桥下的检查车两端,为便于对钢梁桥桥体进行检查,桥下设有固定式桥梁检查车,路桥工们在两端各站一人,一边用手推动小车运行,一边检查钢梁桥梁体结构及桥面钩螺栓是否有缺损。

  检查完桥体,申强强又和石美钻到了钢梁桥的“肚子”里,对钢梁桥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查。钢梁桥的“肚子”里只有一条仅供依然行走的镂空检查道,被青工们戏称为钢梁桥的“肠子”。“肠子”上方有一条绳索,供固定安全绳用,在“肠子”里干活,每走一步都要十分小心,桥面下部有交叉的支撑梁,小伙子们要顺着支撑梁,时而弯腰,时而翻越,时而攀爬,除了过障碍,小伙子们还要用“火眼金睛”观察桥内部是否完好。申强强笑着说:“我们可都练成了‘超级特工’,这样翻过来爬过去是不是特别像飞虎队穿梭红外线障碍?”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陈小辉在检查车上对钢梁桥外部桥体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陈小辉在检查车上对钢梁桥外部桥体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和石美钻到了钢梁桥的“肚子”里,对钢梁桥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和石美钻到了钢梁桥的“肚子”里,对钢梁桥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查。金淑华 摄

  正说着,桥上传来一阵呼声“梅水坑方向来车,检查人员准备下道避车!”“来车了,检查下安全绳,固定好,撤到安全地带。”王嘉旭提醒工友们。不一会儿,一辆列车呼啸而过,轰隆隆响,桥肚子里也开始“呼呼”的大口“喘气”。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在钢梁桥“肚子”里进行检查,脚下就是湍急的九龙江水。金淑华 摄
南铁龙岩工务段青工申强强在钢梁桥“肚子”里进行检查,脚下就是湍急的九龙江水。金淑华 摄

  小伙子们所在的梅水坑路桥养修工区座落在九龙江畔,背靠戴云山脉,工区门口是鹰(潭)厦(门)线、漳(州)泉(州)线两条交通的“虎口要隘”,漳泉线的0公里就在此处。2018年前工区出行大都靠渡船,被称为“孤岛”工区,2018年漳平市取消梅水坑渡口,青工们出行需要翻山越岭,环绕十多公里的山路才能与外界相通。虽山路弯弯,出行不便,但勤劳的青工们在工区周围的山边开垦了菜地作为日常蔬菜供给,一周轮流到十多公里外的村里采购肉类及生活用品,虽在“孤岛”生活,青工们却乐在其中,申强强总是和工友们说:“我们这群95后,虽远离了繁华的都市,但生活在‘天然氧吧’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鹰厦线和漳泉线两条铁路,休息时种种菜,喝喝茶,谈谈心,也是别有一番趣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