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送别王仁杰:心底也作知己酬 一起来唱“王的词”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30日电(记者 林春茵)“蚓者已归土里眠,千秋一案留君说。”这是中国知名古典剧作家王仁杰戏本《陈仲子》里的唱词。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眼中,王仁杰正是象征“贞廉”的蚯蚓。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9日,是王仁杰辞世一周年纪念日,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梨园戏古典剧场,将上演《陈仲子》作为纪念。28日晚间,则由整个梨园戏剧团全员上场,吟诵念唱《王的词》,重现“王先”(闽南语,意为“王先生”)的经典华章。

  “角枕泪痕湿,五更钟鼓独自伤。一语何曾到冥乡,只落得薄泪萋萋芳草。”这是王仁杰最经典的剧目《董生与李氏》,一出“巫山云散”,曾静萍唱来愁肠百结,几欲哽噎。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在大陆,有八百年历史的梨园戏仅存泉州这个剧团,号称“一人一团撑起一个剧种”。

  王仁杰忧心忡忡,他主张“返本开新”,回到戏曲源头寻找生命力,又注入时代革新的思想,吸引当代年轻观众。他曾坦承:“大家都在革新,而我是叛逆,就是要追求传统,追求戏曲最本体的东西。”

  在曾静萍看来,王仁杰淡化戏剧冲突、研磨人物内心,是为“返本”;赋予女性独立人格,塑造古典主义的知识分子形象,“讲人,讲义,讲爱”,是为“开新”,这令梨园戏历久弥新,“老树着花无丑枝”。

  剧团曾从中国香港、新加坡请回梨园老人传授古本。一出《吕蒙正》里的折子戏《煮粥》,抢救性地让每个年轻旦角都把戏中如何淘米、生火学下来。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当曾静萍不拘于传统戏曲最讲究的程式,自由开创性演绎角色,王仁杰亦给予“最大支持和信任”。前几年复排《御碑亭》,王仁杰鼓励她不必向别的剧种“借导演”,自己上阵导演。

  曾静萍没底,说:“我是梨园戏的叛逆者。”

  王仁杰说:“你最懂梨园。”

  数十年持续努力,如今,梨园戏焕发新彩。有法国、韩国、日本翻译演出梨园戏的创新剧目。剧团曾获法国演出商青睐,受邀世界巡演。

  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等梨园戏流行地区,曾静萍以《节妇吟》《董生与李氏》里的精湛表演,被奉为“梨园天后”。她在台上顾盼自得、流荡心绪,完全演活了王仁杰笔下大时代下的小女子,亦凭此两度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然而,在当夜的演出中,天后的光芒隐敛,一张张年轻面孔均成A角。他们含着眼泪,却并不放大张扬,一一演绎《节妇吟》的幽沉,《蔡文姬》的心恸,《朱弁》《雪花公主》的苍劲,《陈仲子》的深沉……

  入行30余年的张纯吉尤记得,他曾被王仁杰怒斥两次。一回是有亲戚朋友来看,他用力过猛,被批评“太张扬外放”;一回是他负责接待专家,却回答不出王仁杰最关注的“专家对几处改编怎么看”,“被批心思不在戏上”。

  “再也不敢。”张纯吉说,“即使喉头哽住,也不能太外放。”

  在上海戏迷海清哥看来,这群演员最得真传的在于“认真”。他了解到,为了不让空调噪音破坏气场,当晚的空调开关了8次:每当鼓乐大作,空调打开;独唱开始,空调关停。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5月28日晚间,纪念剧作家王仁杰《王的词》演出在泉州举行。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供图

  追剧十年,海清哥曾见梨园戏剧团在上海演出时,连夜将一个没有坡度的剧场改建成“后排也可以看到演员鞋子”;在南京演出,剧场隔壁是个电影院,他们把整场电影包场了下来,“你别放就是”。

  “这是王先所说的‘一粒米位’(闽南语,指任何米粒大的细节,都需严谨到位)精神。”演员林小伟说。

  剧院内,王仁杰常坐的3排28号位,再无斯人身影。开场伊始,鼓乐未动,曾静萍为这个位置换上崭新椅套。

  灯光骤灭,只余满室烛光跃动。一众梨园弟子们齐声诵起:“薪火当传承,有劳汝一身。开新赖创意,返本求纯真。”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曾静萍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