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林琼、舒诚:榕城内外,播撒红色火种

  1921年,在福州市区蒙古营的一个满族正白旗家庭,一名叫舒诚的女婴出生了。十几年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来还在南京发起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为抗日救亡和全国解放贡献了福州女性的力量。

  同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福州女性身影的还有生于1914年的林琼。她曾以过人的勇气和能力在令人闻风丧胆的上饶集中营里抵御国民党反动派长达一年多的审讯,并在狱中宣传进步思想,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林琼和舒诚两个家庭的合影(左起:汤逊安、林琼夫妇,林白、舒诚夫妇)。(受访者女儿供图)
林琼和舒诚两个家庭的合影(左起:汤逊安、林琼夫妇,林白、舒诚夫妇)。(受访者女儿供图)

  “林琼与舒诚二人因革命而相识,也因为革命而成为了家人。”舒诚的小女儿林巧梅说,林琼作为舒诚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引导舒诚走上了革命道路,二人后来还成为姑嫂,成就了一段巾帼佳话。

  投身革命 顶起妇女半边天

  时逢乱局,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当时,19岁的林琼作为“学生反日会”唯一的女生代表,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并于1936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运动中冲锋在前。

  为躲过敌人的搜捕,林琼在组织的安排下辗转厦门、上海,发展党员,并积极发动女工、夜校师生和各界人士参与“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示威游行,被军警打伤后回到福州。在家乡,她不顾伤痛,参与组建福州妇女救国会、战地妇女宣传队、救护队等团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福建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舒诚结识了林琼。同年11月,年仅16岁的舒诚在王助和林琼介绍下入党,后又成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部的党团书记,从此辍学,专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8年4月3日,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战地妇女宣传队成立,林琼任宣传股长,舒诚任干事。凭借着“福建抗敌后援会”的合法旗号,二人与进步同志迅速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很快,省抗敌后援会妇女宣传队扩大到7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百余人,他们深入到全省各市,通过戏剧、歌咏、演讲等方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4月,国民党反共形势加剧,抗日救亡运动一时间急转直下,林琼和舒诚先后转移到皖南新四军军部。

  身陷囹圄 以歌声墙报为武器

  1939年,林琼到达皖南后先后负责《抗敌报》和《浙江妇女》的编辑。1941年1月25日,因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搜捕苏皖等省地下党员和爱国人士,林琼被逮捕并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茅家岭监狱。

  敌人曾先后四次审讯林琼,逼迫她承认共产党员身份,林琼利用自己在浙江省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合法”身份,临危不惧,始终与敌人斗智斗勇。她与难友们以歌声为武器,争夺狱中墙报的宣传阵地,宣传抗日思想。林琼在回忆中提道,狱中的看守听到这些愤慨又悲痛的歌声也感动得掉泪。

  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九个月后,由于始终没有暴露身份,林琼终于得到保释,离开了集中营。出狱后,林琼立即奔赴重庆,向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汇报上饶集中营内的情况,为党中央制定全面营救新四军被俘将士的最佳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之后,林琼就在邓颖超的指导下一直从事妇女工作。

  北上投军 单枪入龙潭虎穴

  另一边,抵达新四军军部的舒诚,在1939年底随陈毅到江苏开辟江南根据地。

  1941年7月,为在南京组织抗日锄奸的新阵地,为新四军提供情报,时任中共苏皖区党委所辖路南特委妇女部部长的舒诚扛起重任,穿过道道封锁,只身潜入敌伪“心脏”——南京,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这时,舒诚成功获得汪伪政府发的“良民证”,成为日语教员,并作为中共党员、金陵女子大学附中学生姜秀英的“堂姐”,住在她的家中。以此为掩护,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舒诚,迅速组建中共南京特委,组织起青年救国社,建立秘密情报线,广泛开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当时,日军在沦陷区大力推行“鸦片毒化运动”,国人深受其害。来自林则徐故乡的舒诚,在1943年冬天发起“清毒运动”。运动从1943年12月持续到1944年4月,数千名爱国青年、群众如潮水般包围了南京全市的鸦片馆,并当众烧毁收缴而来的烟土、烟具,即使面对日本宪兵的刺刀也毫不畏惧。

  南京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给沦陷区的人民带来极大的鼓舞,公开的“清毒运动”与悄然进行的抵制日货行动在各地此起彼伏……舒诚也在一次次与敌人的周旋中化险为夷。

  解放后,舒诚在林琼的介绍下,与林琼的哥哥林白组成了革命家庭,继续以红色精神奋斗在岗位上。“豆蔻即革命打江山峥嵘岁月,耄耋志不移兴中华诚廉一生”正是她们一生最好的写照。(记者 林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