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榕籍航天科学家、神舟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榕作《人类与航天》科普报告

  “为什么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航空与航天的区别在哪里?”“月球上是有水的,但不是液态水,而是气态和冰态水。”10月19日下午,“我们与航天科学家面对面”黄春平航天科普专场报告会在福州阳光国际学校举办。

  黄春平,福州闽侯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著名火箭技术专家。曾任国家高技术计划中的“863-409”首席科学家,先后参加或主持9种型号48次飞行试验任务,曾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在无遥测数据的情况下,仅凭少量的残骸找出某型号失败的原因,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长征三号火箭紧急终止发射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成功地组织将液氧、液氢同时泄出排故,等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春平现场作报告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黄春平现场作报告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现场互动提问气氛活跃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现场互动提问气氛活跃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黄春平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黄春平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启了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拉开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现场,《飞天梦圆》专题视频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激起了大家对航天科学家的崇敬。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发展航天技术?我们国家的航天科技怎么发展起来的?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今后航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黄春平从这几个维度,为大家分享了一场主题为《人类与航天》的航天科普盛宴。黄春平说,发展航天技术是造福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寻找人类新能源资源的需要,是寻找人类新的活动空间的需要。

  现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有关情况以及实现飞天梦想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引导同学们感受中国航天事业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实现航天大国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底子薄,经过60多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目标,从艰苦的岁月中走出了一条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踊跃举手提问,不少同学还是做足了功课有备而来,现场气氛热烈。“黄爷爷,您能分享下您的实验失败经历吗?您是如何看待实验的失败?”“黄爷爷,当年在没有遥感技术的支撑下,您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呢?”“黄爷爷,您觉得我们青少年将来该如何支持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黄春平说,太空是非常神奇的,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以人才为本。他希望通过这次普及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的讲座,能够激发更多青少年热爱航天、立志学习科技、报效祖国的热情。他嘱咐,青少年学生要在各自的学习期间,扎实学好各学科基础知识,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投身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

  此次活动由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阳光控股教育集团(福建区域)主办,福州市关工委科教服务团、福州阳光国际学校承办,马尾区关工委、马尾区科协协办。主办方表示,这次讲座是一次阳光学子直面聆听、对话航天科学家的机会,更是一场鲜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勇于创新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有着重要意义。(记者 张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