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李海宁:投身京剧 无怨无悔

  “薛公子他本是相府东床,与小姐定姻缘未拜花堂。老相爷千挑万选才选上,早晚必中状元郎。今日里公子把华山上,路见不平把人伤。我小姐闻报心难放,小春草奉命闯公堂……”

  视频中,福建京剧院演员李海宁饰演的春草愁思良策,灵机一动,在公堂上如此唱道。一举一动,一唱一和,令观众直呼“痛快”!李海宁说,这是她常演剧目《春草闯堂》中最喜欢的一段。

  缘结京剧年少时

  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就像是为李海宁量身打造的形容词。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台风“卢碧”影响,与李海宁相约“线上”,一番畅聊,收获颇丰。

  李海宁与京剧之缘,结于年少时。

  1984年11月,李海宁出生于河北省的一个小乡镇,自小便喜欢表演。小学时期,李海宁就开始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活动。河北省辛集市文化馆老师裴全安发现她嗓音条件好,推荐她考取了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李海宁说:“裴全安老师是我的伯乐。这么多年,我们都保持着联系。”

  1998年至2004年,李海宁就读于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京剧班。在校期间,福建京剧院原院长刘作玉到该校挑选演员,每个有意加入福建京剧院的学生都需上台表演一小段折子戏。当时,年仅20岁的李海宁选了京剧《卖水》片段和《天女散花》片段,分别展现了天真烂漫的妙龄女子和舞姿轻盈的天女形象,一个青衣,一个花旦。

▲李海宁
▲李海宁
▲李海宁(右)在京剧《勘玉钏》中饰演韩玉姐。
▲李海宁(右)在京剧《勘玉钏》中饰演韩玉姐。

  青衣和花旦都属于旦行。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正旦”,在中国戏曲旦行中占着主要的位置,花旦则是旦行中的一支。她表示,选择这两段,是想展现自己戏路宽,是个多面手。

  此次选拔演员,刘作玉一共选中了十余人,李海宁就在其中。2004年,刚毕业的李海宁直接来到福建京剧院实习。

  在磨炼中成长

  2005年,李海宁已在福建京剧院实习了一年有余,福建京剧院为她排了第一出大戏《春草闯堂》。“我们新人有很多舞台实践机会,但一般都是半小时左右的折子戏。这次是时长两小时四十分钟的大戏,机会实属不易。”

  这出戏是由福建京剧院的老导演孔小富亲自操刀排演的。“每个动作、唱腔的细节,导演都说得特别细致。这个戏需要几十个演员参演,当时排练了将近一个月。”等到“粉墨登场”时,李海宁发挥不错。她说,由于准备充分、胸有成竹,上台表演时既兴奋又激动,克服了紧张感。

  随后,她正式入职福建京剧院,一晃就是17个年头。她在磨炼中成长,并有机会向刘丽娟、宋长荣、夏慧华、孙毓敏、孔小富、马小曼、胡芝风、王晓琳等名家学习。其间,她参加了不知多少场演出活动,活跃在各类舞台之间。

  2009年,参与CCTV-11戏曲频道高清直播的《花田错》一折,令她印象深刻。

  李海宁回忆道,录制之前,她和同事一行要去法国巡演,回福州的第二天便要进行录制,时间很仓促。在这出戏中,李海宁需要踩跷表演,难度很大。“跷这种功夫一天不练脚下就没力气,我索性把跷带到了法国。”

  白天的演出结束,李海宁回到宾馆便穿着跷跑圆场,逛街也是如此,一直处于练功状态,丝毫不敢放松。“回来录制完成以后,整个人才放松下来。”对于李海宁来说,那是最紧张的一次演出经历,也让她收获良多。

  这些年来,她去了不少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她喜欢法国的演出氛围,第一次赴法,参演了两场传统戏《白蛇传》,第二次则演出了新编的诙谐剧《司卡班》。在李海宁的印象中,法国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素质很好。

  在李海宁常演的剧目中,京剧《红灯记》是其感触最深的一出戏。该戏是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在这出戏中,她饰演李铁梅。

  “李铁梅这个人物可爱而信念坚定,唱腔特别好听,人物表现的空间也比较大。”李海宁说,李铁梅原本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经历过家人惨死的打击,到最后完成了送交“密电码”的任务,表演的变化、唱腔的变化,都体现出了李铁梅这个人物的成长。“不仅喜欢李铁梅,而且感觉自己很适合演这个人物。”

  盼戏曲传承后继有人

  舞台中间,聚光灯下,从第一场大戏开始,李海宁的戏曲生涯便拉开了帷幕。至今,十七个春秋的悉心学习,她已是国家二级演员,曾获福建省第七届武夷奖青年演员比赛金奖、福建省第十届水仙花戏剧奖表演奖比赛“水仙大奖”、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新星奖”(一等奖)、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提名奖等,可谓硕果累累。

  “没想过自己以后还会取得什么成绩,就希望一直努力下去,问心无愧就好。”李海宁说,老师曾告诫她“不管任何时候,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一直铭记在心。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之余,她也在福建京剧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丈夫也是福建京剧院演员。

  “平时,我们两个都上班的时候,我妈帮着带两个孩子,所以还算轻松。”谈及妈妈在生活上的帮助,李海宁感激不已。工作之余,她把很多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努力做好母亲的角色。

  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李海宁的孩子们嗓音不错,时不时就会唱几段、哼几句。“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支持。如果选择唱京剧,我举双手赞成。”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力振兴戏曲艺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李海宁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说,国粹需要传承,需要条件好的孩子来发扬光大,我很愿意子女去做这一行。

  目前,福建京剧院正通过“京剧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零距离领略京剧的独特魅力,润物无声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李海宁看来,戏曲进校园,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戏曲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京剧。“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让条件优秀的孩子日后走上专业戏曲道路,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传承方式。”她说。(文 | 叶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