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莆田:春运“变迁”记录两代铁路人的坚守与情怀

  眼下,2021年的春运已进入返程阶段。据莆田火车站提供的数据,大年三十至农历正月十五,莆田市到达旅客119371人次,出发旅客158872人次。

  一年又一年,春运是不变的话题。从“彻夜排队”到“掌上购票”,从“纸质车票”到“扫码进站”;从“绿皮火车”到“和谐号动车组”,快时光缩短了“回家路”,铁路服务专业细致,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捷,春运成为看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流动窗口”,见证着新时代的变化和风景。

赖胜忠引导旅客到指定车厢上车(莆田火车站供图)
赖胜忠引导旅客到指定车厢上车(莆田火车站供图)
郭晨用人工检票机帮助因身份证消磁,无法正常过检票闸机的旅客验票。(莆田火车站供图)
郭晨用人工检票机帮助因身份证消磁,无法正常过检票闸机的旅客验票。(莆田火车站供图)
站台客运员组织旅客乘降(莆田火车站供图)
站台客运员组织旅客乘降(莆田火车站供图)
郭晨在综控室负责整个车站的旅服系统(莆田火车站供图)
郭晨在综控室负责整个车站的旅服系统(莆田火车站供图)

  今年,莆田火车站迎来了第十一个春运。2月19日,东南网记者走进莆田火车站,采访了两位铁路人,35年来默默坚守的老铁路人赖胜忠,参与13次春运服务的客运值班员郭晨。通过这两代铁路人亲历的春运轶事,展现了春运的发展与变迁。

  新春运折射新变化

  讲述人:莆田火车站客运员 赖胜忠

  赖胜忠,老家莆田仙游,今年53岁,18岁开始在铁路部门工作。

  “我在铁路边长大,是铁路的孩子。”赖胜忠告诉东南网记者,他的父亲从事铁路行业,正是因为从小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1986年,他在南平邵武火车站成为了一名铁路扳道员。回顾35年的铁路职业生涯,这位踏实质朴的“老铁路”亲历了火车从绿皮车到高铁的变化,更用实际行动护航了许多人的“春运暖途”。

  “最早的时候车次不多,只要能上车乘客就心满意足,车厢内人挤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没有互联网购票,春运期间车票的组织发售都是一个难题。“记得当时很多乘客为了回家,搬着小板凳、拖着大袋行李彻夜守候在火车站等着开门买票。”赖胜忠说,过去,绿皮火车是春运期间乘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运行最高时速60公里一小时,没有空调,一节车厢有108-118个“硬板凳”,车上空气不好,条件比较艰苦。

  2010年4月,莆田火车站正式建成投用,因为工作调动,赖胜忠被分配到莆田担任铁路客运值班员,他说真正让自己感受到春运氛围是在2011年春节。

  “当时电子购票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春运期间,车站开设了十二个窗口,整个售票厅被挤得满满当当,全是人,售票员上个洗手间都是跑步去的,忙到没有时间吃饭。”回望自己亲历过的春运岁月,赖胜忠感慨万千,他表示,互联网时代,更新快、变化大,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春运,现在的乘客真幸福!

  2021年是赖胜忠连续4年为莆田站的春运站岗。今年大年初一一早,他就上岗了,主要负责值守在服务台接受旅客问询,做好沟通引导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2021年春运,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人流量比往年少,返程车票好买很多。赖胜忠表示:“现在一般都实行电子购票,启用人脸识别设备,比起人工验票真是要便捷许多。”

  “人工检票渐渐被掌上购票替代,还是有很多旅客不适应,需要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赖胜忠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铁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客运人员,不仅要“一岗多能”,每天面对乘客提出的不同要求,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服务得拿出更耐心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

  2月18日中午一点多,陈女士在莆田火车站乘车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黑色双肩包遗失,列车到达福州以后,陈女士才发现自己的包包不见了。焦急之中,她联系客服帮忙寻找。赖胜忠接到乘客求助后立即行动,几经周折,双肩包被顺利找到,包内的2万元现金及物品安然无恙。

  一年又一年,在赖胜忠看来,要当个优秀的铁路人就要把服务做到旅客的心坎里。铁路蕴含着他或辛苦、或温暖的“人生百味”。现如今,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作者,“现在的年轻人娇生惯养,铁路行业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可以磨砺心性,对他来说是一次珍贵的体验。”赖胜忠说。

  青春与铁路共成长

  讲述人:莆田火车站客运员 郭晨

  2021年的春运进入返程阶段,莆田火车站相对往年冷清了许多。

  “各岗位注意一下,赶紧手套、口罩都带好了....。.”工作日期间,每天早上六点十五分,在莆田火车站,客运班组组长郭晨就要对班组成员进行一次早点名,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告知在岗人员当天的工作安排。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客流量相对19年已经减少了一半。”郭晨说, 今年春运期间人流量相对往年明显减少,但火车站对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敢松懈。

  她向东南网记者介绍,为持续做好防疫工作,莆田火车站在进站口和出站口均安排人员对乘客进行测温查码;站里还配备了智能机器人,每四个小时进行一次消毒,不断优化服务保障,全力护航乘客平安有序出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郭晨今年36岁,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姥爷辈开始就在铁路行业里“深耕”,家中三代人对铁路都有太多的情感。自2005年参加工作,今年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第13个春运,一路走来,在小站做过窗口售票员、车站客运员。在郭晨的印象中,以前的列车很慢,从福州到北京,慢车要48-50个小时,现在有了高铁,最快8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乘客的出行路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快捷。此外,郭晨还告诉记者,互联网购票的实施让售票窗口的压力减轻了,服务质量上去了。“往年每逢节假日,大厅门外满满当当都是排队买票的人,电子客票实行之后相当于为每一位购票的人开了一个‘窗口’,不用排队就可以买到票,现在人工窗口一般留给老人家或者为错过班车的旅客提供改签服务。”郭晨说道。

  一年又一年,铁路出行的路越来越美好,郭晨也在年年岁岁的磨砺中从一位稚嫩的青葱少女成长为铁路的“中坚力量”。

  今年春节,郭晨又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农历正月初一,她准时上岗进行早点名和交班会、检查现场作业标准、调度安排职工用餐、实时掌握每个站台的人数....。.“要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前一天就要掌握第二天的车次情况,当一天作业全部结束之后,大值班员要再次确认所有岗位清场、全部安顿之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真正休息。”在郭晨眼里,作为一名铁路职工,为每位选择铁路返乡的旅客提供便利,既是责任,更是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

  郭晨对东南网记者说,莆田火车站是一个锻炼人的平台,也是让人成长的地方。新的一年,她准备继续学习铁路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上争取更大的上升空间,在拼搏的过程中收获价值和快乐。(记者 徐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