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漳州城市道路改造:以人为本 精细化施工

  “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开展人行道、街道的全要素整理;实施道路微循环、路口微改造、信号灯优化等整治,提升通行效率……”《2021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在交通品质提升提出了这些明确要求,福建省住建厅2021年全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媒体采风行在漳州采访时发现,当地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道路改造为名贵树种蓝花楹“让步”

  每年5月,在漳州新浦路,一种种植于2004年,名为蓝花楹的行道树总是开满枝头,一路漫天蓝紫,浪漫迷人,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5月,新浦路(新华路至九龙大道)道路改造提升列入漳州市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道路定位为城市次干道,改造总长为2.651公里,有不少市民担心,以后还能否看到浪漫迷人的景色了。就在记者们的采访现场,道路两旁的蓝花楹依旧绿意盎然,完好无损地生长着。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改造方案设计就明确保护好每一棵蓝花楹,施工不对树木造成任何破坏。

非机动车道路面十分宽阔,采用彩色透水路面。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非机动车道路面十分宽阔,采用彩色透水路面。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实行“共杆共箱”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实行“共杆共箱”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退让绿地空间,打造水仙花广场等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退让绿地空间,打造水仙花广场等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蓝花楹依旧绿意盎然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蓝花楹依旧绿意盎然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根据施工需要,需安装多个体积庞大的箱涵,但出于保护好蓝花楹的考虑,施工人员在没有最佳办法的前提下,只好每天小心翼翼地吊装。“虽然施工时间长了些,施工成本大了些,但能让蓝花楹每年能够与市民照样准时相约,也是值得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浦路改造于今年5月11日开工,主要通过路面提升改造、旧涵改建、市政管线改造、路灯改造提升、景观绿化提升、街景整治及线路规划、交通设施完善等,全面改善改路段的群众出行水平。

  在改造的过程中严格雨污分流,落实源头治污。全面排查收集沿街店面污水,通过在人行道增设店面收集支管、预留检修口,确保店面污水全收集;结合道路改造,系统梳理沿线居住区、单位等排污情况,同步开展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污水应收尽收,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在人行道及景观节点采用高性能彩色透水整体路面,赋予道路高透水、高强度、耐磨等性能,也增加城市色彩。

  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80%,计划9月份主路面通车,12月份完工。

  单位退让围墙、践行海绵理念、一街一景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新浦路项目改造是漳州近年来积极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区面貌,提升城市承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开始,该市中心城区已完成了水仙大街、南昌路、元光路、延安南路、腾飞路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提升,累计投资7.8亿元,改造道路总长约10.6公里,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水仙大街已获省优称号,元光路已获市优正在申报省优。

  在元光路上记者看到,非机动车道路路面十分宽阔,步行、骑行车道合理布置。而这背后,是住建部门与海关、法院、青少年宫等单位退让围墙、建筑物多次沟通的结果,通过这些单位的配合,增加了道路宽度,为市民出行腾足了空间。

  为了践行海绵理念,打造绿色通道。在人行道及景观节点采用高性能彩色透水整体路面,赋予道路高透水、高强度、耐磨等性能,也增加了城市色彩。

  在道路改造的过程中,还实行“共杆共箱”,美化城市环境。实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集约设置人行道上各类杆体、箱体、地下管线等,美化城市风貌。为了落实花化亮化,提升城市颜值。结合道路改造,对部分影响照明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榕树移植更换为樟树、凤凰木、宫粉紫荆、大叶紫薇等,将八中三角地改造为三角梅公园,保留新浦路蓝花楹,增加城市花化彩化;对市政路灯照明提升,辅以人行道庭院灯、广场高杆灯、景观节点地灯,提升城市亮化。同时增设城市家具,提升城市风貌。充分利用原有小广场、退让绿地空间、古榕树空间等,打造水仙花广场、香蕉主体广场、市民休憩广场、三角梅公园(腾飞路),增设座椅、阳光房、地面彩绘等城市家具、小品,实现一街一景。

  漳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启动老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累计完成芳华北路、自由路、英雄路、联盟巷、北圣楼巷等33条,今年继续整治12条,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环境。在整治过程中,坚持“便民实用”原则,打造“一街一景”,有效解决街巷坑洼、污水横流、内涝积水、杆线杂乱、照明不足等问题,将精细化融入施工细节,确保群众出行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提升。(记者 张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