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梧柏洋村:革命老区焕新貌 红色资源成耀眼名片

  “现在的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环境比以前改善了,乡村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主脉,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新名片。”近日,在宁德周宁县七步镇梧柏洋村,该村支书陈康良对记者如是说。

  在村里,记者注意到一股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红色火炬、红色纪念馆、红色收藏……红色,已成为梧柏洋村耀眼的名片。

  据介绍,近几年7月1日前后,各地党员纷纷到梧柏洋村进行党日活动。村口旁的张华山故居里,一楼墙上绘画着革命故事,大厅陈列着当年的老物件以及濑头冈事件沙盘,二楼则展示周宁县的革命历史故事。

  站在濑头冈事件沙盘旁,革命烈士张华山的后代张陈安向记者介绍:“1940年10月28日,中共闽东独立师北上抗日,任命罗富弟同志为闽东特委书记,任命张华山同志闽东特委委员,闽浙赣三省军事巡察兼周墩县委书记。1940年11月11日,闽东特委书记罗富弟、周墩县委书记张华山、县委妇女部长罗桃妹和交通员张德新等人在梧柏洋濑头冈秘密寮召开会议,国民党军队包围秘密寮,用机枪猛射,罗富弟、张华山、罗桃妹和张德新等4位同志壮烈牺牲……史称“濑头冈事件。”

  陈康良介绍,村里作为机关党建活动点,许多党员干部到这里后,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梧柏洋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革命老区村,地处七步、玛坑和咸村3个乡镇交界处,四面密林连绵,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成为周宁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3年春,梧柏洋村成立中心支部,领导17个村党支部,同年11月,梧柏洋村苏维埃政府成立;1934年3月,中共周墩县委南区区委在梧柏洋成立;1935年5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安德县委南区革命委员会在梧柏洋炉里成立;1935年8月,闽东特委宁屏古办事处在梧柏洋咸坑成立;1936年7月周敦县委青年团在梧柏洋成立。

  土地革命时期,梧柏洋人民同党和红军游击队一起打土豪、分粮食,开展“五抗”斗争,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全村村民纷纷参加革命,站岗放哨、散发传单、送信、张贴标语、采药等。张华山、罗金木等13位梧柏洋人民的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陈康良说道,如今,纵三线穿境而过,老区人民正以昂扬饱满的精气神,以红色文化为主脉,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新名片。

闽东特委历史展陈馆内景。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闽东特委历史展陈馆内景。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张华山故居。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张华山故居。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闽东特委历史展陈馆。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闽东特委历史展陈馆。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濑头冈事件沙盘旁。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濑头冈事件沙盘旁。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张陈安表示,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生活在这片曾经风起云涌的热土上,没有忘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牢记优良的革命传统,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据介绍,近年来,梧柏洋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让革命老区焕新貌。2016年开始,借着周宁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梧柏洋村委会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修葺张华山、罗金木、瞿汉坤三位烈士的故居,将之作为红色革命纪念馆;将原来村人民会场装修为红色教育基地,供群众参观、瞻仰;在村口村尾设立红色火炬、党旗雕塑;将废旧的小学改造成红色餐厅。这些让梧柏洋“红”出了新面貌。

  同时,梧柏洋村委会还争取各级资金800多万元,将村道拓宽整改,完成溪边防洪堤、步游道、污水管道改造、绿化及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房屋建设及立面改造……如今的梧柏洋村,成为七步、玛坑、咸村三个乡镇中心交汇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周宁县思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多亩,建设阶梯鱼塘养殖光鱼、鲫鱼、泥鳅、田螺等。(记者 林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