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内地与港澳专家共话修志 助增港人国家认同感

  中新社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陈小愿)全国港澳研究会29日在江苏南京举办“以史为炬 照亮香港未来:香港修志现状、功用与前景”研讨会,来自内地和港澳的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与会。

  首部以香港命名的志书《香港志》全书规划66卷,总字数2500万至3000万字,将全面记录上至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时期、下至回归祖国20周年的香港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整部志书预计2027年完成,首册《总述·大事记》于去年12月28日出版。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健在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编修《香港志》有助于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全面准确了解香港历史,从而深刻认识到香港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香港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举办研讨会,希望集思广益,以持续推动《香港志》编修,进一步促进港澳社会的国家认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智思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香港志》让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清楚自身的文化根源,了解香港与国家、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以及不可分割的共同命运,增强香港社会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香港抓住机遇,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香港地方志中心常务秘书长郑李锦芬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由于历史的特殊性,香港受西方文化、舆论、价值观和历史论述影响至深,经过长期积累,香港部分市民对自己的“根”欠缺认知,对国家的了解也十分片面。编修《香港志》,可以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香港近年遇到的一些问题,与香港青少年没有形成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有较大关系。在香港历史进入新阶段时,《香港志》的出版将对香港社会、政治、文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与会者当天围绕“《香港志》首册出版的社会意义”“如何发挥志书的功能”“香港修志和澳门修志”等议题展开研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指出,《香港志》首册用准确、全面、权威的史实印证了香港同国家血脉相连的关系,为当前加强爱国爱港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文化读本,对维护国家主权、驳斥极端分裂势力的言行提供了有力武器,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港澳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史料。

  如何发挥《香港志》的作用受到与会者关注。香港地方志中心推广委员会首席召集人黄玉山在视频发言中建议,将《香港志》“活化”为简明易读又生动有趣的产品,吸引年轻人阅读。同时,通过有趣的活动向学生推介重点历史内容,帮助他们了解香港和祖国的关系,培养对香港和国家的感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