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大学“金陶笛杯”全国陶笛邀请赛圆满收官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6日电(记者 李思源) 厦门大学“金陶笛杯”全国陶笛邀请赛于日前圆满收官。此次大赛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和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承办,同时得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普及专业委员会的全程支持。这次赛事也是厦门大学首次 为陶土乐器发展创设的全新赛事。

  大赛旨在积极响应“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传承中国艺术教育、发展中国以陶埙、陶笛为代表的陶土乐器文化。

  为办好此次高规格专业赛事,主办单位成立了具有丰富赛事经验的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精心挑选阵容强大的专业评委;参赛选手涵盖全国主要省市(含港台)及美、日、韩、澳等国家,高手云集,且专业选手占较大比例;并配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线上技术支持团队。

  大赛力求全面展示全国陶笛专业发展的成果,同时探索以陶土乐器教学教演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做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研演相互结合的品牌赛事。本次大赛分为六大类共11个组别, 8月6日启动以来,累计收到近千件参赛作品。选手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参赛总人数达1000余人,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仅5周岁,年龄最大的近75周岁。

  “年龄广、组别多、演奏方式全,且选手的演奏水平高超。”作为此次大赛的专家评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赦评价说,该赛事权威性高、社会影响力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陶笛专业赛事活动。

  “这是中国陶笛发展以来,赛事组别最多的一场赛事,除了常规的年龄组划分以外,还特别增设陶笛微课和陶乐MV创意视频比赛项目、专业组、古埙组项目。”大赛组委会主任,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赵亮说,这在过去相关赛事中从未有过,为参赛选手增添了选择的多样性。

  特别欣慰的是,此次大赛不仅吸引了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选手参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海外华人华侨也积极参赛,用陶土乐器抒发爱国思乡之情。

  此次大赛的作品提交及评审环节均在线上进行,由厦门大美云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赛事简章和报名推文浏览数量近万,线上围观人数6万人。

  其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刘赦院长、赵亮会长,组委会专家还包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书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沈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赖达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民乐指挥家、教育家曹文工,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苏力等人,还有来自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的领导层以及全国各地多年致力于陶埙陶笛教学推广的专家名师组成豪华评审组,其中还有两名是来自台湾的陶笛专家许浩伦和张晏诚,他们均在近年陶土乐器推广教学做出过显著贡献。

  这些专家评审带着多年来的专业演奏、教学经验和对陶土乐器的一腔热忱参与此次评审活动,根据选手演奏的音准、技巧、情绪、音乐处理、表演效果、曲目难度和整体完整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百分制进行评分。同时,评审在评判时适当兼顾年龄差异,鼓励年长与年幼的选手和团队参加比赛。

  根据赛事类型和级别,每组评委由3-5名专家组成,取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终得分,评审之间相互保持独立评分,极大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由于疫情影响,为了组织好本次赛事的评审活动,组委会专门组织了线上评审工作会议,会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相关领导王书伟、沈诚,厦门大学院长刘赦,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赵亮,评审组顾问曹文工、苏力和全国40余名评审专家汇聚线上安排交流评审工作,介绍赛事近况强调评审纪律。组建了赛事监审组,确保赛事评审工作在规定的制度中严谨有效推进。

  据悉,厦门大学与陶土乐器的结缘始于1986年,当时,中国陶土乐器古埙复鸣者赵良山任教厦大,由此开启了陶土乐器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传承发展道路。历经的多年积累和发展,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于2016年开设首个埙(含陶笛)专业方向,为非遗传承和高校人才培养开辟了全新的美育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