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木兰溪治理: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

  木兰溪,是我省“五江一溪”之一,也是贯穿莆田境内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这片土地成于一溪,滋养出兴化平原的富庶;也曾困囿一溪,水患频发。

  1999年,在闽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和推动木兰溪综合治理。经历20余载接力治水,木兰溪从水患之河成为造福人民的生命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木兰溪综合治理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为当代治水提供了成功经验,谱写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

  一个承诺:彻底根治水患

  7月党旗红,位于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一段长达4分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题的超高清视频,播放着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了木兰溪整治工程,最终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珍贵历史影像。

  “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一首在莆田当地流传很久的民谣道出莆田苦水患已久的心酸。上下游落差大,源短流急;下游河道弯多弯急,排洪慢;“洪涝潮三碰头”易成灾共同诱发了水患之河的“坏脾气”,每到汛期,桀骜不驯的木兰溪就成为悬在下游70多个建制村村民心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洪水淹没庄稼作物、冲垮家园,民不聊生。

  时间回到1999年10月,第14号超强台风席卷莆田,洪水猛涨,木兰溪转瞬成灾。一夜之间,木兰溪全流域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群众转宿他居、2万学生被迫停课……灾情牵动了习近平同志的心,在木兰溪决口的荔城区张镇村一带,面对当地干部群众,他语气十分凝重:“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一个郑重承诺,许在了世纪之交,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技术难度大、资金困难、征地拆迁难”是木兰溪防洪工程的三大“拦路虎”。尤其是“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两大技术难题被称为“世界级的难题”。

  水患治理,科学为先。为此,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1999年时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对记者说,“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习近平同志特地请来了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终于找到了‘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影响减到最小,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木兰溪调研试验结果,确定成果可行,已具备开工条件。

  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现场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

  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人民”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了86次。念兹在兹,正是在“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中,木兰溪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的沧桑巨变。

  一张蓝图:久久为功打造样本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之初,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木兰溪治理步步拓展、层层提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河道整治拓展到全流域治理,从一溪的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一座城市治水到全国水利改革先行探路者的升级。

  突破就水治水片面性,东圳水库构建起生态保护、治理、修复、法治四道防线,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水质跃升至稳定的II类标准;保护好木兰溪源头和上游,仙游县实施“四不三转一补偿”举措,设立总面积18025公顷的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莆田在木兰溪中游河谷盆地和下游平原区进行生态治理,以水质提升为目标,持续开展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投入近百亿元,采取PPP等模式,保障净水入河;以生态修复为主,重点实施南北洋平原河网生态修复,保护荔枝林带和生态绿心……

  2017年,木兰溪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2019年,莆田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2020年,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木兰溪成为水利部首批示范河湖……曾经的水患之河,如今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一个流域:书写中国故事

  如今提起木兰溪,人们看的说的,都是幸福的模样。温柔水乡、水滨公园、绿道走廊、荔境如画……处处都“美得很!”

  2010年,莆田提出以“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木兰溪旧河道为中心,开发建设玉湖新城,由此启动了此项片区改造项目。玉湖,这座全省城市中心较大的人工湖,连着母亲河木兰溪的筋骨血。十年谋一区,昔日的郊区,如今已成为木兰溪畔的一块宝玉。

  以水兴城,木兰溪沿岸崛起了一片片集人居、商业、文娱、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新城;擘画“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的城市发展格局,诠释人水和谐的灵动画卷。

  莆田深入贯彻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等4个500亿产业,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 卢德山 摄
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 卢德山 摄
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点 莆田市水利局供图
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点 莆田市水利局供图
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现场(资料照片)
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现场(资料照片)
莆田城区受淹场景(资料照片)
莆田城区受淹场景(资料照片)
木兰陂 许武 摄
木兰陂 许武 摄

  对标全国河湖管理及河湖制工作样本,莆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河长日”为标尺,把木兰溪源头到三江口入海口全流域的干流和支流,走了一遍又一遍。见证莆田走实了“投、融、建、管、养、监”水系治理新模式,走出了节水、生态、洁净、安全、文化、智慧“六水木兰”新路径,走向了跨木兰溪南进系统治理、发展的新样本。

  莆田始终牢记嘱托,以实施木兰溪综合治理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契机,以打造全域幸福河湖为目标,一体推进新时代木兰溪流域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智慧水管理、绿色水经济等高质量保护与治理工作,持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幸福河湖样本。如今,国家150个重大水利工程——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初设已获批,总投资35.5亿元的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和片区开发建设2021年工程正全面推进……

  立足大时空、大系统、大安全、大担当的水利新发展背景,全国示范河湖木兰溪,正吹响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讲述

  木兰溪畔的幸福生活

  吴俊伟

  我是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日前,城厢区霞林街道黄头村举办今年莆田市区首场龙舟活动。早在几天前,村民们就开始沿着黄头河两岸安装音响、挂彩旗,大家像过年一样开心。

  黄头村(古地名为杭头村)位于木兰溪北洋,与木兰陂距离不到2公里,是木兰溪畔的一个文化名村。去年,我所在的单位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搬到黄头河边上,再次见证了这座古村落因水而兴的幸福变迁。

  1996年,我刚毕业,分配到木兰溪下游工程筹建处工作,负责项目征迁和工程施工。南北洋人民饱受木兰溪水患之苦已久,黄头村也不例外。村民告诉我,每到汛期,洪水猛涨,大水时常淹没黄头桥的栏杆,冲毁田地,农作物颗粒无收,大家都要摸着水行走。

  “防洪堤没建成,我们就寝食难安。”回想当年,受灾村民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情,那时候,我们都没有信心。一面是群众的期盼,一面是对工程项目的犹疑,木兰溪防洪工程成为当年莆田市的“一号工程”。

  直到1999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下,木兰溪防洪工程试验段成功,工程进入真正实施阶段,加上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上级的关注,还有群众的大力支持,全部力量都集中一起,让我们相信,“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能成。

  2007年,木兰溪防洪工程二期霞林段启动,黄头村随之进入改造期。去年,黄头村实施整村改造拆迁,人们从“老破旧”搬到面溪而居的新楼房,住进了生态宜居社区,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社区的便利和与水为邻的生态新居,这种观念和习惯的转变,就是木兰溪综合治理带给群众最直观的影响。

  看着黄头村村民庆祝自己的节日,迎接迁新居的美好生活,回想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施工试验段工程开工那天,我和同事也是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参与了现场布置:拉起大横幅、给铁锹绑大红花……20多年来,我也十分有幸,见证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变成安澜清波,从而造福人民的幸福时刻。

  红色传承

  讲好木兰溪故事

  如今,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已成为莆田最热门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之一。

  “虽然每天要介绍多遍,但我并不觉得累。”眼前这位热情朝气的女孩就是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的“金牌讲解员”黄碧颖。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讲解中,结合馆内立体浮雕、动态图文、3D剧场,一幅波澜壮阔的木兰溪综合治理画卷在她那温柔而又有力的声音中徐徐展开。

  黄碧颖生长在莆田的“大水缸”——东圳水库之畔。枕着水声,钱四娘建木兰陂的故事、原鲁山精神她从小听到大,更对水患频发的木兰溪心存敬畏。“我还记得1999年那场超强台风,洪水暴涨,父母作为基层工作者,坚守在防汛一线,帮忙转移受灾群众。”黄碧颖说,木兰溪的水患记忆深深印在她的心中。

  斗转星移,昔日的水患之河如今已成为安全、生态、美丽的最美家乡河。毕业后的黄碧颖成为一名宣传木兰溪综合治理实践成果的一线工作者。从2019年9月入职以来,她已面向党员干部、学生、市民作了近1000场宣讲,声情并茂地把木兰溪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同时,黄碧颖还是一名“网络河长”,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担任各类节目的出镜主播,积极宣传人水和谐的“荔林水乡”故事,传播新时代造福人民幸福河的好声音。此外,黄碧颖还是一名河湖管护监督者,不仅参与日常巡河,协助有关人员做好河湖的日常管护,还擅长借助新媒体工具,记录、曝光巡河时发现的问题,并持续监督、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在日常宣讲、宣传和监督中,我深切感受到木兰溪从曾经的水患之河到如今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的转变,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更坚定了我参与河湖治理、宣传河长制重要性的决心!” 黄碧颖说,“我们既是传承者,也是践行者,保护好木兰溪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今年4月,黄碧颖被团省委聘请为福建青年讲师团成员,赴各地宣讲党史,把木兰溪的故事带到了更多的地方。

  记者手记

  谱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蒲草”起家园。千百年来,莆田不乏人与水互相成就的故事,而新时期人水和谐的新篇章皆启发于木兰溪综合治理,又成于一任任的接力与蓄力。五年、十年、二十年……如今,莆田处处荔水长流,荔波飞舞,循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传承发展荔林水乡地域文化,莆田谱写了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每年夏天,莆田的热情总会被状如星丸、气如香囊、焜如星火的一树树丹荔所点燃。打响叫亮“荔城”大IP,莆田正打造荔林水乡国家公园,“碧浪丹彩、贤士书香”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窥一斑而知全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离不开莆田特色的DNA做底。当前,莆田已从一河治理走向山水林田湖草全流域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莆田需坚持绿色初心不变,把水作为串联这一有机统一体的核心,在推动综合治理和片区开发过程中,要以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树立用时间换空间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久久为功,朝着“涵养的山、流动的水、美丽的林、生态的田、生动的湖、宜居的城、丰饶的海”美好愿景,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的样板。(记者 林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