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多语服务助力互联互通 ——语言政策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企业发展

  对于世界各国的企业来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经济互联有所停滞,市场信息有所阻塞的影响,很多发展计划被迫搁置。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内部就业压力攀升,外部出口及多边贸易受到打击。在2020年新出炉的中国民营企业top500中,96.00%的企业都认为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涉及50个行业、28个省份。然而此类行业低谷并没有让民企一蹶不振,反而让他们更好地开发了大数据的应用,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许多“一带一路”企业积极响应复兴古丝绸之路的项目建设,坚持“互联网+”线上创新型发展,努力与沿线国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合作关系,展现了中国企业一贯的追求和担当。

  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第一步当然是交流。企业经济建设的基础是语言的架构,通过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形成完善的多语使用机制与规范是振兴“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来看,语言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日益提高,且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技术走出去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虚拟语言景观的重要性,对其门户网站的多语使用建设投入了诸多精力,希望能够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维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的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讯及互联网行业正成为“一带一路”企业发展的明信片。中国企业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不断积累发力,创造出了新兴互联网经济。宽带网络的传播和大规模基站的建设让互联网用户呈爆炸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经济得到了发展“许可证”,像京东、阿里这样的电商企业拥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所处时段的特殊性,受众往往集中在国内母语使用者身上,加之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致使很多企业门户网站的多语服务不是突出项,通过网络空间多语管理促进品牌和产品增值的做法也不予强调。以阿里为例,其门户网站提供了中英双语网页,偏向实用主义原则,一方面承认官方语言权威性,另一方面发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服务性。在象征意义上,官方语言网页体现了对国家语言政策的认同。根据《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础、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必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企业门户网站官方语言页面具有民族权威性,体现了国家认同。在信息功能上,默认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具有为非母语使用者提供信息的作用,则具有世界权威性。同时《报告》提出要关注网络空间的语言认同与身份建构问题,也表明了语言使用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业务范围广,用户群体遍布世界各地,其在虚拟语言景观建设过程中奉行多语主义语言意识形态。2020年“一带一路”企业排名第八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门户网站提供了30个语言选项,其中包括29个国家地区在内的18种语言,并且做到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语言政策来对主页板块进行相应调整,其中包括产品介绍、案例分析、新闻资讯等,通过语言的使用更加灵活高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品牌的国际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的语言政策从以满足政治目的为主转向了更好服务自身经济发展,这对中亚五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开展经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华为也接收到了这一信号,设立了乌兹别克斯坦区域下英语和乌兹别克语两个不同的区域网以为不同语言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最详细的信息。可见华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提供多语选项实现了“个性化服务“,避免了虚假多语主义,同时还注重本地化建设,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政策,架构了一个多元互通的企业身份,也充分体现了其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想。

  “一带一路”倡议的突出特点就是互联互通,多语服务必不可少。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高举开放合作的旗帜,在全力做好境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的前提下,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多语意识形态,不断突破自我,携手沿线国家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合作之路、复苏之路。(李家玟 廖张妍 王丽翔 赵贞 霍媛)